教授

首页 - 师资队伍 - 教授 - 正文
孟 君
职称:教授    所属部门:戏剧影视学系
详细介绍


个人简介:

孟君,文学博士,三级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雷火竞技官网进入院长艺术教育中心主任,武汉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,武汉大学引进人才,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访问学者。(全国)书画教育美育分会副会长、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等院校艺术委员会副会长、中国影视评论学会理事、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理事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编委。在《文艺研究》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,其中10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《新华文摘》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等转载。出版专著3部,其中《中国当代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》2024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被列入“艺术类10年百本高被引图书榜单”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。获得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励。

 

研究领域:

电影理论与批评、中国当代电影、影视传播

 

讲授课程:

《电影评论》《电影与社会思潮》《中国电影现状研究》

 

研究成果:

1、学术著作

1)《电影、技术与社会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22年1月出版。

2)《中国当代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》,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,2018年6月出版。

3)《199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作者表述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9年3月出版。

 

2、C刊论文

1)《<蛟龙行动>:题材拓展、技术风格与循环语义》《当代电影》2025年第3期。

2)《去身实在、虚拟母体与代码感知——人工智能电影之一种》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》2024年第4期。

3)《<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>:黑色悬疑、幽默喜剧与中国风格》《电影艺术》2024年第3期。

4)《长幼相辅:中国小城镇家庭群体的代际文化——基于小城镇观影生活的考察分析》《新闻传播与评论》2024年第4期。(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•文化研究2024年第11期全文转载)

5)《<飞驰人生2>:作家电影与类型电影的冲突与调适》《当代电影》2024年第3期。

6)《<张欣生>与中国小城镇电影的发生》《长江学术》2024年第1期。

7)《从幻想预测到现实映射:人工智能题材电影的历史分期与主题变迁》《电影新作》2023年第5期。(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•影视艺术》2024年第4期全文转载)

8)《奇点预测与复杂性转换:科幻电影的人工智能叙事》,《当代电影》2023年第9期。(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•影视艺术》2024年第2期全文转载)

9)《“大技术”与<长空之王>的复合型技术叙事》,《当代电影》2023年第6期。

10)《“志”与 “辞” :中国小城镇电影的抒情美学》,《民族艺术研究》2022年第4期(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•影视艺术》2022年第12期全文转载)。

11)《类型与反类型 <断·桥>的有限自反》,《当代电影》2022年第9期。

12)《故事弧光与性格提纯——中国电影中医生形象的两种叙事策略》,《当代电影》2022年第4期。

13)《科幻电影的体液叙事、话语机制与修辞逻辑》,《学术论坛》2021年第2期。

14)《中国病患题材电影的社会逻辑与现实主义方法拓展》,《电影艺术》2021年第2期。

15)《代际更替视角下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内卷化现象》,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》2020年第5期。(《新华文摘》2021年第1期论点摘要)

16)《太空故事的英雄探险、返家之旅与技术视景——科幻电影的共同体美学实践》,《当代电影》2021年第6期。

17)《弗兰肯斯坦的幽灵在徘徊:论科幻电影的悲观主义技术观》,《华中学术》2020年第3期。

18)《从“电影彩蛋”到“彩蛋电影”——基于超文本结构的再媒介现象考察》,《新闻与传播评论》2020年第5期。

19)《科幻电影的技术进化和语言失灵——关于动力技术与悬置技术的再阐释》,《学术论坛》2020年第1期。(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•影视艺术》2020年第6期全文转载、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20年第7期论点摘要)

20)《小城漫游者:论中国小城镇电影的一个典型意象》,《电影艺术》2019年第4期。

21)《电影工业、想象力与社会基础:论中国科幻电影的驱动因素》,《长江文艺评论》2019年第3期。(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•影视艺术》2019年第10期全文转载)

22)《互嵌式结构视阈中的“1997”电影现象——一个电影社会学的考察》,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》2018年第6期。

23)《考察点、时空体与坐标系:论中国电影中的小城镇》,《学习与探索》2018年第4期。

24)《动力与悬置:电影的两种技术变革与美学取向》,《现代传播》2017年第10期(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•影视艺术》2018年第3期全文转载)。

25)《同质·异质·主体——论当代中国城市电影的空间叙事与女性书写类别》,《中外文化与文论》第36辑。

26)《作为政治组织的农村——中国当代乡村电影的一种空间建构》,《浙江传媒学院学报》2017年第4期。

27)《作为自然村社的乡土——论中国当代乡村电影的一种空间建构》,《电影新作》2016年第5期。(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•影视艺术》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)

28)《一个波峰和两种传统:中国乡村电影的空间书写》,《现代传播》2016年第4期。

29)《现代性迷宫与当代中国城市电影的空间叙事》,《当代文坛》2016年第3期。

30)《中国青春片的怀旧症候剖析》,《当代电影》2016年第4期。

31)《电影地形图上一处阙如的空间——论中国电影史中的小城镇电影》,《华中传播研究》第1辑。(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•影视艺术》2016年第1期全文转载)

32)《小城之子的乡愁书写——当代中国小城镇电影的一种空间叙事》,《文艺研究》2013年第11期。(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•影视艺术》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)

33)《从地母到塞壬:韩国电影女性形象的一种类型分析》,《当代电影》2014年第8期。

34)《空间的消隐和浮现——论电影的“空间转向”》,《江汉论坛》2014年第4期。

35)《寂静主义的写实路径——论当代中国小城镇电影的一种空间叙事风格》,《电影艺术》2014年第4期(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•影视艺术》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)。

36)《彰显风格的形式空间——论当代中国小城镇电影的一种空间叙事风格》,《当代电影》2013年第8期。

37)《论中国当代电影中城市空间的转型与金钱观的嬗变》,《华中学术》第8辑。

38)《时空弥合和空间转向——中国城市电影的空间叙事分析》,《文艺评论》2012年第7期。

39)《从技术理性批判、技术至上到技术主导——论技术对传媒权力的影响》,《当代传播》2012年第1期。

40)《空间叙事与中国当代电影研究》,《华中学术》第4辑。(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•影视艺术》2012年第3期全文转载)

41)《作者论中的作者精神》,《华中学术》第1辑。

42)《作者表述:源自“作者论”的电影批评观》,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》2008年第2期。(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影视艺术》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)

43)《作者表述:两种现代性的抗争》,《当代文坛》2008年第1期。

44)《性别叙事:凸显差异的女性书写》,《当代电影》2007年第6期。

45)《心理叙事:“原生”形态的人性探索》,《文艺评论》2007年第3期。

46)《历史叙事:个人命运的历史陈述》,《文艺评论》2006年第6期。(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影视艺术》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)

47)《身份叙事:边缘状态的自我倾诉》,《文艺研究》2006年第9期。(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·影视艺术》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)

48)《家园、旅途与远方:<消失在地图上的名字>》,《当代电影》2006年第2期。

49)《话语权·电影本体:关于批评的批评》,《当代电影》2005年第2期。

50)《人性的光辉 科学的精神》,《当代电视》2006年第1期。

51)《视觉之维的再现与诠释》,《电视研究》2002年第12期。

52)《科教频道双重价值矛盾制衡对策研究》,《中国电视》2002年专刊。

53)《交互式电视在远距离教学中的应用》,《中国电化教育》1999年第2期。

 

科研项目:

1、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《人工智能时代的电影技术美学研究》,经费20万元,2024年9月立项,项目编号24BC061。

2、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《中国电影与小城镇问题研究》,经费20万元,2017年9月立项,项目编号17BC040。

3、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《中国当代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》,经费15万元,2011年9月立项,项目编号11BZW017。

 

获得奖励

1《中国当代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》(专著),2020年10月获得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。(奖励批准号:鄂政发〔2020〕24号)

2《小城之子的乡愁书写》(系列论文),2016年11月获得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。(奖励批准号:鄂政发〔2016〕68号)

3专著《199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作者表述》,2010年11月获得第六届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“学会奖”著作类二等奖。

 



下一条:汪余礼